今天是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首页 > 编制管理
机构编制业务建设
来源: 发布时间:2013-07-25

   机构编制业务建设的定义是什么?

    机构编制业务建设是指为了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而开展的建立机构编制台帐、机构编制统计制度、机构编制档案和信息网络等基础性工作。

    什么是机构编制台帐?

    机构编制台帐是指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专门用来记录各类机构编制数额、分布、构成及其调整变化的帐册。主要内容包括:机构设置、编制类别、核发编制机关、文号、时间、编制数额、编制性质、编制分布、编制构成及其变化情况等项目。机构编制台帐是机构编制工作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台帐是否准确、详细,将直接关系到统计总体数据的质量。

    什么是机构编制统计?

    机构编制统计属于专业统计,是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在职人数以及其它相关情况的数字统计。它是党和国家了解全国各级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机构编制管理工作的一项基础业务。

    机构编制统计的特点:

    (1)规范性。它是以机构编制管理政策和规定为依据设置的统计指标,其对象、内容、项目以及格式,都有统一的规定。

    (2)系统性。它全面反映机构编制管理对象的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状况及相关情况。同时,报表的各个部分之间,表与表之间,各项指标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统一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

    (3)统一性。它的统计体制与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相一致。谁管机构编制,谁负责统计,管理和统计具有统一性。

    (4)定期性。进行机构编制统计,有规定的截止时间。目前一般一年进行一次。

    (5)强制性。被统计单位负有按时填报、如实填报的责任和义务。

    机构编制统计的作用:

    (1)是机构编制管理的基本依据。通过机构编制统计,能及时、准确、全面地了解和掌握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在职人员的数量、构成、分布等情况及其变化,为党和国家制订机构编制工作的方针政策,拟订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调整方案,以及日常的机构编制审批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

    (2)是监督检查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重要手段。通过机构编制统计,对于各级各部门经批准设置的机构和配备的人员编制,能进行有效的检查。对于违反机构编制纪律的,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纠正。同时,通过对机构编制统计数字的分析,检查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研究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机构编制管理工作。

    (3)是积累机构编制资料的主要途径。通过机构编制统计,每隔一定的时间,将本地区本部门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在职人数等方面的情况记录下来,编印成册,作为重要的历史资料,对于研究本地区本部门的机构编制沿革情况,有着重要作用。

    机构编制统计的要求:

    《地方条例》规定,机构编制管理机关应当如实向上级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提交机构编制年度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伪造。

    中办、国办厅字〔20072号文强调,要完善机构编制统计和报告制度,确保统计数据准确、及时、全面。

   什么是机构编制统计分析?

    机构编制统计分析是机构编制统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在统计资料积累和统计报表汇总的基础上,根据机构编制管理的需要,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将丰富的统计资料进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量到质地分析和概括,把大量的统计数字变成对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反映,从而揭示机构编制的内在规律,预测发展趋势,为做好机构编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统计分析的主要任务:

    (1)检查、分析机构编制规划执行情况,为进一步加强机构编制管理提供依据。

    (2)分析各级各类组织机构、人员编制规模与经济、文化建设发展的适应情况,从宏观上研究它们的比例关系,提供宏观管理机构编制的决策依据。

    (3)研究机构编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出意见。

    (4)分析机构编制管理发展变化情况,研究变化规律,预测发展趋势,为党和政府制定机构编制方面的政策、规划提供数字依据等。

    根据不同的任务,机构编制统计资料分析可分为3类:①机构编制执行情况分析。②专题分析。③综合分析。

    统计分析的步骤和方法:

    (1)机构编制统计分析一般步骤是:①确定分析的目的和要求;②认真收集资料;③运用统计方法进行比较分析;④写出分析报告。

    (2)机构编制统计分析的常用的方法有:

    ①动态分析法。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机构编制现象之间的对比,研究分析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其发展趋势。一般需要结合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来选择适当的时间序列。

    ②结构分析法。主要用于分析各级机构、人员编制、在职人数、领导职数等总额数与各类组成数据之间的比重,通常用百分比来表示。

    ③比较分析法。这是一种常用的资料分析方法。是通过对机构编制同类现象之间或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数量比较,分析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时期的机构编制现象的差异,检查各部门、各地区机构编制执行情况的一种统计资料分析方法。

    ④布局分析法。是根据统计所得机构、人员编制数值,按其隶属关系和所在地,分析各类组织机构和人员编制的地理分布状况的一种分析方法。其意义在于研究组织机构、人员编制的分布同政治、经济、文化及其社会发展状况是否适应,并可作为机构编制布局调整的重要依据。这种分析,主要以事业单位为对象。

    ⑤因素分析法。指从机构或编制现象之间的联系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因素影响的一种方法。这种分析方法常用来分析机构、人员编制和领导职数增减变化的原因及其程度。

    ⑥相关分析法。相关分析是某一现象与有关社会经济现象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分析。如机构数与实有人数、领导职数,编制数与地域面积、自然人口、行政区划、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等等。

    什么是机构编制信息网络?

    机构编制信息网络是机构编制部门适应现代政务管理新要求,推进机构编制信息公开和资源共享,加强机构编制综合约束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建设,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决策水平的重要手段。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要遵循“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同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统筹兼顾,优势互补”的原则。机构编制信息网络主要由机构编制管理系统、办公系统、政务公开与公共信息网三个部分组成。

    (1)机构编制管理系统。

    机构编制管理系统是机构编制部门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基本情况进行管理的业务系统。

    ①主要内容:机关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人员数据,包括机构名称、机构级别、职责任务、内设机构、机构规格、隶属关系、人员编制、领导职数、经费形式、岗位结构、实有人员等信息。

    ②主要功能:提供机构编制数据维护、查询检索、统计分析功能,可实时、准确地掌握管辖范围内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数据,为机构设置、编制核定、职能转变和绩效评测提供决策支持;提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实现使用编制进人审批、人员调动、人员信息变更等人员管理功能,可实时掌握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编制使用情况,及时发现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干部等违规问题,实现监督检查日常化;提供符合安全保密要求的数据交换功能,实现上下级机构编制数据联网查询;通过与组织、财政、人事部门资源共享、数据交换或联网审批等方式,建立机构编制综合约束机制。

    (2)办公系统。

    办公系统是机构编制部门公文运转、开展各项业务活动的电子平台,具有公文收发管理、会议管理、日程安排、信息发布、文件档案管理、业务督办、资源共享等功能。办公系统建设应侧重:①与机构编制管理系统的无缝衔接,将文件运作与业务管理相结合,提高办文水平;②促进公文运转协调、安全、高效,提高工作效率。

    (3)政务公开与公共信息网

    政务公开与公共信息网是向社会公开机构编制信息的重要渠道。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是: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不搞花架子,从便于公众知情、方便公众办事、有利于公众监督出发,促进机构编制管理公开透明。公开的主要内容:机构编制管理的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办事程序,工作动态,通知公告,投诉举报方式,以及各级非涉密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职责、内设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等。

    什么是机构编制档案?

    机构编制档案是机构编制主管部门专门收集、整理的专业档案,是机构编制管理过程中形成的有关机构设置、职责任务、人员编制、结构比例、职务配置及其他相关的文件资料。主要形式有文件、电文、会议纪要、领导批示、表报、照片、录音带等。机构编制档案作用在于:

    (1)可以使使用者更集中、更系统地了解机构编制及其管理的历史发展脉络;

    (2)可以使使用者更迅速、更方便地核查历史上的有关机构编制情况;

    (3)可以为机构编制理论研究提供较系统的素材;

    (4)可以在进行重大调整(如行政体制和机构改革)时,及时向有关领导或部门提供咨询。


分享到: